close

201202042347山城牯嶺

 
 

 

來到廬山,

一定會來到廬山的中心-----牯嶺.

 

 

根據英文cooling的音譯,

將牯牛嶺簡稱為牯嶺.

 

他是所有接駁車的轉運處.

以牯嶺為中心,

接駁車載你前往廬山的這裡那裡.

 

 

所以,  我們除了夜宿牯嶺,

吃在牯嶺,  

 

 

也漫步牯嶺.

 

 

光街心公園我們就往返幾次,

綠色隧道下的標語文化我們並不陌生.

 

 

這會兒他們寫的句子不錯:

人人都是旅遊形象,

個個都是文明窗口.

 

 

街心公園內,

幾位年長的正在打麻將,

圍觀的人不少.

 

 

街心公園外就是 紅紅綠綠的別墅屋頂,

這和李德立當年的規定有些不同啦.

 

 

這廬山秋黃叫法國梧桐,

整個綠色隧道上

那淡棕色樹幹上

有黃色漸層斑點的就是.

 

 

你看,

廬山禮拜堂外

法國梧桐的黃葉掉落一地.

 

這一地的黃葉,

搭上禮拜堂的紅, 顯得非常好看.

 

 

顯然這禮拜堂需要整修了,

但這一點破敗景象卻更吸引我的目光.

 

 

禮拜堂上頭隔著這一地梧桐

就是廬山電影院了.

 

 

這電影院很特別.

1980712日以來,  只播放 一部電影,

 叫做廬山戀(Romance in Lusan),

描寫男女主角當年在廬山相知相戀的故事.

 

 

在民風保守的時代,

這自由戀愛可是轟轟烈烈的事情,

值得一再重播.

7:00pm,  8:20pm

每天兩場不清場.

 

 

因為這樣不斷重播

 “廬山戀早已破了播出場次最多的金氏世界紀錄.

 

 

胡適說:

牯嶺代表西方文化侵入的大趨勢!”

 

1886 傳教士李德立(Edward Little)來到廬山,

在中國人童芝的指導下,

設計讓中國人先租下牯嶺長沖谷,

然後再轉租給自己.

 

這個計謀終於讓李德立得到一份

長沖一帶4500畝地租借 999年的契約.

 

這份契約引發當地人的誓死反對,

 即使李德立在自己的租借地廬山別墅裡架起機槍,

憤怒的居民還是一把火把他的別墅燒掉.

 

1894 甲午戰敗,

李德立逮住機會,  再度取得土地.

 

他成立牯嶺公司,  出售規畫好的土地.

在報刊上大作廣告,

極力讚美牯嶺的

美麗 純靜 清涼”.

 

他並與英國德國工程師共同開發牯嶺.

李德立規定3.7畝土地內,  只准蓋一棟別墅,

將建築密度控制在15%以下.

房舍風格自由規劃但必須是紅頂 藍窗 灰牆.

 

 

一時之間,  廬山牯嶺變成世界村,

18國百姓同聚牯嶺.

 

 

1917年外國居民別墅共計560,

1933 更達到848.

 

賽珍珠的大地在此完成, 蔣宋美齡美盧別墅也在這裡.

 

 

1935 牯嶺被國民政府接收,

與李德立之間的不平等條約才被廢除.

 

1951 共產黨執政後第二年,

最後一家留在廬山的外國人才告別了廬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ber Lu 的頭像
    Amber Lu

    Amber Lu的部落格

    Amber 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