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自己就要同朱熹和宋朝接軌,
內心就有著無比的雀躍.
進了白鹿洞書院大門,
左轉向光覽書院走去,
書院中庭花圃盆景內
佇立著兩株超齡的金桂銀桂,
慣看人來人往, 古樸寧靜, 不動如山.
光覽書院西廊陰刻著遊白鹿洞歌:
"何年白鹿洞?
正傍五老峰。
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雲重。
我欲攬秀色,一一青芙蓉。
舉手石扇開半掩,綠鬟玉女如相逢。
風雷隱隱萬壑瀉,凭崖倚榭聞清鐘。
洞門之外百丈松,千株盡化炎蒼龍。
駕蒼龍,騎白鹿,泉堪飲,芝可服。
何人肯入空山宿?
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讀。"
詩旁有一說明:
“相傳明朝萬曆年間一遊方道人途經書院,
遭洞主冷遇後, 憤而折蒲題詩.
“詩意豪放, 書法筆意縱橫矯若遊龍.
全詩刻碑六通, 碑體高230厘米, 寬60厘米,
六通碑共計129字.”
過了光纜書院右側門, 付了三塊人民幣,
向後頭走, 上了階梯,
要瞧瞧他們從地中海引進的一對白鹿
以及一隻幾個月大的小鹿.
這公鹿看我來了, 就躁動不安, 大聲吼叫,
還向著我衝了過來.
原來是繁殖時節怕我搶了她的伴侶!
根據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世界地質公園----廬山” 的資料顯示:
唐朝貞觀元年, 洛陽人李渤、李涉兄弟隱居廬山,
養白鹿自娛, 人稱白鹿先生.
李隱居舊址人稱白鹿洞,
其實並沒有洞,
只因為五老峰下四周清山環抱, 貌如洞穴而已.
唐朝末年, 高雅之士來此讀書.
開元年間, 李善道以及朱弼等人在此置田聚徒講學,
稱廬山園學, 與金陵國子監齊名.
宋初擴建, 和睢陽、 石鼓、 岳麓並稱四大書院.
南宋朱熹來此察看遺址,
請孝宗批准, 募款建屋, 聚徒讀書.
揭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條學規,
一時之間, 白鹿洞書院達到他的極盛時期,
號稱海內書院第一.
自宋至清七百年間,
白鹿洞書院一直是中國宋明理學的中心學府.
朱熹之外, 陸象山、 王陽明都曾在此講學.
那天, 我們穿梭在書院的各個院落.
以禮對殿為中心,
由明倫堂、 朱子閣、 思賢台、 狀元橋
門樓、 牌坊、 碑郡等眾多殿組成的古建築群
與周遭的山川環境融為一體.
古木參天, 碧水潺潺.
展閣巍峨, 亭榭錯落,
難怪書院這裡寫著: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
那裡寫著: “泉清堪洗硯, 山秀可藏書”.
其中吸引我的是最裡面的院落----延賓館.
迎賓館也是朱熹所建,
明朝李齡出資再建.
中國國家文物省局文化廳再行落架維修.
延賓館包含: 貫道門、 春風館、 廂房、 憩齋、 逸園等部分.
其中春風樓是洞主下禢著述之處.
廂房內二十二間明朗幽靜的客房,
則提供研習的訪客閱讀休憩之用.
如果白鹿洞書院是發思古幽情之處, 供人低迴品味的地方,
那麼, 延賓館就是可以憩息冥想, 沉澱俗慮, 明心見性的所在.
只是觀光客太多了, 要發思古幽情也不容易.
倒是延賓館的清朗明淨
讓書院繼續散放著人文的芬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