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往芝加哥前夕, 勳兒拿了一張活頁紙給我,
活頁紙上頭為我們安排了行程 .
除了逐行寫了二三十項芝加哥的必遊之地 ,
必遊的理由, 門票若干或免費 之外,
還附上地圖一份, 指明各地點之所在.
勳兒說: 到芝加哥之後, 他就不能陪我們了,
到芝加哥之後, 要我們自己去玩.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c3/15250562/814081089_m.jpg)
剛到芝加哥海德區,
老爺和我想到: 也許勳兒臨時有事電召,
我們就在當地晃蕩, 以備他不時之需.
看我們這麼不上道, 第二天晚上, 勳兒按捺不住地電話裡就問啦:
這兩天你們到底去了哪些地方呀?
看他這樣驗收我們的成果,
第三天一早, 我們就趕快按照他的計畫,
到芝加哥市中心去應個卯,
以免辜負他的美意.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ce/15250562/814145356_m.jp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7a/15250562/814146808_m.jpg)
二
出了千禧公園, 從密西根街往芝加哥河走去, 沿途高樓林立.
雖然 將近十點, 陽光被樓房所擋, 還照不到街頭上來.
不管芝加哥的夜間表現如何,
白天的芝加哥整齊乾淨又迷人,
在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裡, 芝加哥位居美國第一.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1a/15250562/814082200_m.jpg)
芝加哥的建築 自成學派, 1880年代就已經成為建築界的領航者,
除了反映美國建築史之外, 也影響美國建築史極深.
現代化的玻璃帷幕鋼骨摩天大樓, 就是從芝加哥開始.
來到芝加哥就要看一看他的建築, 才算不虛此行.
所以, 當地的tour也以參觀建築為主.
除了芝加哥建築基金會本身有遊艇Chicago’s First Lady之外,
芝加哥河河岸 就有幾家船公司或水上計程車為你服務,
這些團體帶你從陸地上, 河面上, 湖面上, 多方來觀賞芝加哥建築之美.
老爺和我經過芝加哥河, 往左轉, 下了階梯,
在川普大樓下方, 買了船票, 排隊等待上船, 準備遊河 遊湖去.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d0/15250562/814148686_m.jpg)
三
船分二層, 排在前面的人, 都選擇坐在船頂.
排在後面的人, 沒得選擇, 就只能坐在下層, 視野較差之處.
遊船先往密西根湖開去, 進入河湖交界之處,
所有船隻都要進入一個大閘門.
等待閘門內水位注滿與密西根湖 一般高時.
才打開那頭閘門, 放你進入密西根湖內.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75/15250562/814152947_m.jpg)
原來密西根湖 由各方汙水來會, 頗受汙染之苦.
所以, 1900年時 由芝加哥衛生主管Rudolph Hering 加以整治, 將水流逆轉.
從此, 芝加哥水位低於密西根湖 .
河湖之間得加兩大閘門, 控制船隻進出.
船隻進出這閘門, 猶如進出巴拿馬運河 或三峽大壩一般,
要等待閘門內水位上升下降, 才得以進出.
所幸, 這裡不是巴拿馬, 也不是三峽,
不需為了過個閘門, 費時等待四五個小時.
四
從芝加哥河進入密西根湖,
頓時, 魚躍鳶飛, 海闊天空.
羅拉依舊是滔滔不絕, 如數家珍, 倒背如流, 口沫橫飛地
為你介紹沿途各建築高度, 樓層數, 歷史, 以及特色.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91/15250562/814152463_m.jpg)
甚麼左邊那棟Sears Tower, 1,450英呎 108層高.
在1973年的時候, 是世界最高建築.
目前排名世界第五.
是一棟綠化的建築.
甚麼中間那棟鑽石型屋頂的建築, 1983年開始建造, 1984年完成;
41樓層高, 有HVAC設備.
鑽石型斜面上常有標語出現,
不是小熊隊加油(Go Bears), 就是白襪隊加油(Go Sox),
總是應芝加哥人需要而張貼.
甚麼位於北湖岸大道上那棟靠近熱氣球基地的
黑色的Lake Point Tower 是一棟住宅式大樓,
是湖岸大道東邊唯一一棟摩天大樓……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74/15250562/814102770_m.jpg)
沒帶錄音機來的我, 忘性既好, 記性又差, 如何記得了
羅拉東指西指嘰哩呱啦說的這許多?
還得回家之後, 上網查詢, 再慢慢消化才行.
五
其實, 紐約 芝加哥一直把對方當對手.
紐約雙子星大樓被撞毀之後, 芝加哥的
Seals重回他的美國最高建築寶座.
本來, 1,362英呎, 96層樓高的
川普大樓打算增高成為世界最高摩天大樓,
911事件發生之後, 就打消此念, 把機會讓給別人.
導遊小姐說: 目前台北101是全世界最高摩天樓,
但是, 上海明年就追過了;
但是, 杜拜虎視眈眈, 上海的第一也沒辦法抱太久.
看來, 這爭高直指的戰況也不知如何是個了局.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56/15250562/814154196_m.jp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b1/15250562/814153775_m.jpg)
密西根湖煙波浩瀚, 船帆點點, 這其中有玩樂, 有休閒.
過盡千帆, 追求的倒不是(忘了)哪一位法師所說的, 只是名利二字.
是湖畔簡單樸拙的燈塔, 不經意地為大家指出一盞心燈?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8c/15250562/814153482_m.jpg)
六
繞了一圈, 回到閘門, 進入芝加哥河.
逆轉的芝加哥河水, 過了不了多久, 成就了一條惡名昭彰的臭河.
這條河在1990年代 經過市長Richard M. Daley 大加整治之後,
終究回復他本來的美麗面目.
綠波蕩漾, 波光瀲灩還不夠, 在聖派翠克節,
芝加哥人還要把河流染成各色的綠才肯罷休.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bc/15250562/814150714_m.jpg)
進得河來, 羅拉善盡職責, 繼續促銷自己的故鄉.
她說得口若懸河, 我聽得應接不暇.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66/15250562/814149604_m.jpg)
過了上船之處 又往W. Wacker Dr. 方向駛去
左轉進入S. Wacker Drive
一直到Jackson Blvd 才回轉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64/15250562/814080738_m.jpg)
下得船來, 又上了密西根街,
在芝加哥論壇報 和American Gothic之前,
看到一對新人 正在拍照,
給他取個名字叫做情定芝加哥, 應該很適宜吧.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7c/15250562/814148858_m.jpg)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7.share.photo.xuite.net/ambersbellavita/170c4a1/15250562/814081823_m.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