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哥華
有一種行道樹
叫櫻花.
櫻花和李花不同之處, 在於
櫻花樹幹上的紋路是橫向的.
1930年代神戶和橫濱市長造訪溫哥華時,
贈送500棵日本櫻花給溫哥華公園管理局,
讓他們把這些櫻花種在
史坦利公園日本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將士紀念碑一帶.
1958年, 日本駐溫哥華領事Muneo Tonabe
為了表達珍視兩國之間恆久的友誼關係,
再度贈送300棵櫻花給溫哥華.
這些櫻花被用來住在33街到49接的Cambie路上,
伊莉莎白女王公園, 和史坦利公園日本紀念碑一帶.
也是從30年代開始,
溫哥華市政府開始大量種植櫻花,
目前, 溫哥華有櫻花36,000棵以上, 種類多達24種.
這36,000棵櫻花, 再加上17,000棵李花,
在三四月間陸續開放之時,
你可以想像那一片繁花似錦景象.
看著這種景象,
我會想到弘一大師李叔同的 “花枝春滿 天心月圓” 的圓滿.
如果從空中鳥瞰,
那麼, 怎個溫哥華怕不陷入一片花海之中.
去年, 我在花下徘徊,
想著要怎麼把那種感動帶回家,
最後, 我就用我的老古董數位相機照了幾大本櫻花,
帶回台北給爸爸媽媽看.
爸爸說: 怎麼照來照去都一樣!
媽媽更正他說: 沒看到是不同的街道照的嗎?
沒辦法.
在溫哥華,
櫻花是一般的行道樹,
是尋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 幾乎每一張相片都是:
有街道處有車輛, 有車輛處有櫻花.
所以, 看起來, 每一張照片就都差不多了.
看著溫哥華櫻花,
我也會想到王維的
“木末芙蓉花, 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 紛紛開且落.” 的寂寥.
之所以會感受到櫻花的寂寥, 是因為
櫻花樹下少行人吧!
其實, 不是溫哥華人不愛花;
而是, 溫哥華人家門口大概都有櫻花站崗.
走在路上的溫哥華人本身,
就是風景的一部分, 和櫻花融合在一起了.
所以, 也就不時興在花下喝酒唱卡拉OK了.
撿起一些落花放在水裡養著,
想到娟如,
就帶了一些去送她.
娟如把櫻花放在一個水盤裡, 貢在佛前;
其餘的, 就用糖醃漬起來,
等著我們去的時候, 泡茶給我們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