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曉得, 我所在的露露島, 就在菲沙河口, 這是每年雪雁南來北往必經之地. 有時, 他們覺得這裡夠暖了, 他們就住在這裡了……

每年九月, 雪雁(Lesser Snow Geese)從西伯利亞北方的潤琪兒島(Wrangel Island)飛來. 離家4000公里, 沿途經過: 俄羅斯, 白令海峽, 聖羅倫斯島, 阿拉斯加, 然後飛抵卑詩省, 他們就停留在卑詩省南方的菲沙河(Fraser River)河口禁獵區 或者停留在美加邊境南方的斯加吉特河(Skagit River)河口. 另有一群雪雁飛得更遠, 一直要飛到加州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y)才停下來


1980年代之後, 俄羅斯, 加拿大, 和美國的科學家聯手, 開始爲潤其兒島上的雪雁做上標記. 有些被科學家做上標記的雪雁, 飛行時間少於三十六小時, 中途並無任何停靠, 即可從阿拉斯加飛抵卑詩省南方的菲沙河口禁獵區.


雪雁身體呈白色, 粉紅色種子的喙子, 粉紅色的腳. 展開翅膀時, 翅膀底下尖端部份是黑色的. 未成年的雪雁, 翅膀尖端也呈黑色, 但是他們全身灰白. 雪雁體重2-3公斤, 身高63.5-78.7公分, 翅膀展開時, 兩翅最遠距離約38-48公分. 在野地裡, 雪雁的大約可以活10-20年.


雪雁終身奉行一夫一妻制, 通常出生之後第二年, 他們開始建立長期的配偶關係, 第三年他們開始繁衍下一代. 每年五月底, 六月初, 雌雁選擇高地築巢. 每年六月, 每對雪雁孵育3-5隻雛鳥. 雛鳥孵化之後, 幾小時之內, 即可離巢. 雖然, 父母同時負起照顧雛鳥的責任, 但是, 雛鳥會自行覓食. 42-50天之後, 幼鳥開始飛行. 八月末, 小雪雁隨父母南遷. 隔年春天飛回菲沙河口, 四月再飛離菲沙河, 返回他們的家鄉潤琪兒島. 通常, 二三歲以前, 他們都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




雪雁的主要食物是淺水中或陸地上的植物的根部和地下莖, 冬天時, 他們就吃農地裡殘留的穀物. 每年, 加拿大野生生物服務(Canadian Wildlife Service)部門 和三角洲農地和野生生物信託(The Delta Farmland and Wildlife Trust)單位聯手, 提供種子給農民, 讓農民在休耕時種植肥田的農作物, 一來提供食物給雪雁等水鳥, 二來縮小雪雁等水鳥對農地的破壞.



根據加拿大太平洋野生生物研究中心(Pacific Wildlife Research Centre, Environment Canada)的伯依德(W.S.Boyd)表示: 從每年冬季十二月到隔年三月的許多照片的電腦估計值算出: 2001年有將近60,000隻雪雁留在菲沙河口和斯加吉特河口過冬; 2002年超過70,000隻; 2003年大約65,000隻;…… 2008年一月, 則超過100,000隻.

原來, 雪雁每年就以5%的比例自然增加. 再加上, 地球暖化, 讓隻隻幼雁都可以順利成長, 雪雁的數目就更急驟增加. 鳥口急驟增加, 而他們年年南來停靠棲息的河口沙洲的糧食有限. 這就是 2007年底雪雁南來, 他們成群結隊, 飛過人家的屋頂, 到處覓食的原因了. 這也就是他們飛到市區內各個校園內, 翻起校園綠地, 嚼食草根, 讓某些學校花數萬元, 重新整理草地的原因了.

在2007年年底, 雪雁撼動我所在的露露島……
你曉得, 我所在的露露島, 就在菲沙河口, 這是每年雪雁南來北往
必經之地. 有時, 他們覺得這裡夠暖了, 他們就住在這裡了……

每年九月, 雪雁(Lesser Snow Geese)從西伯利亞北方的潤琪兒島(Wrangel Island)飛來. 離家4000公里, 沿途經過: 俄羅斯, 白令海峽, 聖羅倫斯島, 阿拉斯加, 然後飛抵卑詩省, 他們就停留在卑詩省南方的菲沙河(Fraser River)河口禁獵區 或者停留在美加邊境南方的斯加吉特河(Skagit River)河口. 另有一群雪雁飛得更遠, 一直要飛到加州中央山谷(Central Valley)才停下來

1980年代之後, 俄羅斯, 加拿大, 和美國的科學家聯手, 開始爲潤其兒島上的雪雁做上標記. 有些被科學家做上標記的雪雁, 飛行時間少於三十六小時, 中途並無任何停靠, 即可從阿拉斯加飛抵卑詩省南方的菲沙河口禁獵區.

雪雁身體呈白色, 粉紅色種子的喙子, 粉紅色的腳. 展開翅膀時, 翅膀底下尖端部份是黑色的. 未成年的雪雁, 翅膀尖端也呈黑色, 但是他們全身灰白. 雪雁體重2-3公斤, 身高63.5-78.7公分, 翅膀展開時, 兩翅最遠距離約38-48公分. 在野地裡, 雪雁的大約可以活10-20年.

雪雁終身奉行一夫一妻制, 通常出生之後第二年, 他們開始建立長期的配偶關係, 第三年他們開始繁衍下一代. 每年五月底, 六月初, 雌雁選擇高地築巢. 每年六月, 每對雪雁孵育3-5隻雛鳥. 雛鳥孵化之後, 幾小時之內, 即可離巢. 雖然, 父母同時負起照顧雛鳥的責任, 但是, 雛鳥會自行覓食. 42-50天之後, 幼鳥開始飛行. 八月末, 小雪雁隨父母南遷. 隔年春天飛回菲沙河口, 四月再飛離菲沙河, 返回他們的家鄉潤琪兒島. 通常, 二三歲以前, 他們都和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

雪雁的主要食物是淺水中或陸地上的植物的根部和地下莖, 冬天時, 他們就吃農地裡殘留的穀物. 每年, 加拿大野生生物服務(Canadian Wildlife Service)部門 和三角洲農地和野生生物信託(The Delta Farmland and Wildlife Trust)單位聯手, 提供種子給農民, 讓農民在休耕時種植肥田的農作物, 一來提供食物給雪雁等水鳥, 二來縮小雪雁等水鳥對農地的破壞.

根據加拿大太平洋野生生物研究中心(Pacific Wildlife Research Centre, Environment Canada)的伯依德(W.S.Boyd)表示: 從每年冬季十二月到隔年三月的許多照片的電腦估計值算出: 2001年有將近60,000隻雪雁留在菲沙河口和斯加吉特河口過冬; 2002年超過70,000隻; 2003年大約65,000隻;…… 2008年一月, 則超過100,000隻.

原來, 雪雁每年就以5%的比例自然增加. 再加上, 地球暖化, 讓隻隻幼雁都可以順利成長, 雪雁的數目就更急驟增加. 鳥口急驟增加, 而他們年年南來停靠棲息的河口沙洲的糧食有限. 這就是 2007年底雪雁南來, 他們成群結隊, 飛過人家的屋頂, 到處覓食的原因了. 這也就是他們飛到市區內各個校園內, 翻起校園綠地, 嚼食草根, 讓某些學校花數萬元, 重新整理草地的原因了.

在2007年年底, 雪雁撼動我所在的露露島……
